——簰洲湾镇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百日提升
云上嘉鱼报道 (通讯员刘爽) 11月21日,簰洲湾镇花口村沙湖路口热闹非凡,推土机、挖机轰鸣声,工人们的号子声,奏响美丽乡村建设的交响曲。站在路边放眼望去,占地15亩的多功能游园已初具规模,小微水体景观、休闲步道、园林小品等等令人赏心悦目。
这只是簰洲湾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。自人居环境整治“百日提升”工作实施以来,簰洲湾镇本着“全域推进,梯次推进”原则,统筹安排,自我加压,强力推进,有序落实各项工作,不断改善人居环境,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。
着力推进“点上开花”
“这个游园位于红牌公路主干道的路边,处在花口村的中心地带,是进入簰洲湾的门户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。”镇党委副书记刘强文介绍。
镇政府按照“以点示范”的工作思路,下大力气投入,建设花口村、广福庵村、王家巷村、中堡村、复阳村等一批游园节点,以游园节点为示范,统筹美丽乡村建设、全域旅游,高标准谋划,快速度落实,形成示范引领。
“游园功能多样,景色宜人,不但是方便了过路行人及周边居民停留休憩、休闲娱乐,还极大提升了花口村的整体形象。”花口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奇说道。“家门口也要有公园了。这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,让我们过上城里的生活。”眼看着小游园就要开园了,花口村村民王世付喜笑颜开。
按照“以点带片”的理念,簰洲湾镇还建设有沙湖村、王家巷村、下沙口村、金家洲村等交通节点,以交通节点为中心,对红牌线、合新线、沿江线等枝干脉络横向辐射成片。按照“以片带面”的规划,因地制宜,高起点设计一批美丽村湾,明确乡村布局以及不同区位、不同类型村庄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和时序,合理确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项目与建设标准。
重点落实“线上出彩”
“自古簰洲一条路”,那就是红牌公路。它是簰洲湾的主动脉,贯穿整个镇域,把簰洲湾镇分成了南北两部分。“簰洲湾镇百日提升工程重点中的重点就是红牌线。”镇党委书记涂秋意介绍:“以红牌线为枝干脉络,精心谋划,高标准建设,串联起主要节点、示范区域,带动镇域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升级。”
一是大力拆除沿线危旧房、破旧闲置房、沿堤倒塌房和私搭乱建的房屋、废旧猪舍、旱厕、围墙、围栏,共拆除危桥、断桥、破房68处,修建新桥17座。二是全面清理百里长渠,委托第三方公司对长渠内水葫芦、漂浮垃圾等进行全面清理,形成常态化保洁,共清渠清杂18公里,清沟清洗8公里。对沿线树木整体修枝、整形、套白,衔接碧水、蓝天,形成立体美感。三是重点打造沿线村庄立面,对房前屋后全面规整,对破旧墙面进行立面改造。西流街、向阳路、八一路全线拆改、清整,全面开展立面改造,镇区面貌焕然一新,与红牌线浑然一体,相得益彰。
现在来到红牌公路上,如行走在艺术的长廊中。漆黑的沥青路,墨绿的防护栏,碧绿的百里长渠,金黄的行道树,湛蓝的天空,这般纯色拼接的艺术,齐整整的重复着延伸向远方,带来心旷神怡的艺术美感,静谧与和谐的视觉享受。
持续抓好“面上保洁”
走进东岭村,村居房前屋后干净整洁,环境宜居有序,村容村貌明显提升,时不时跳入眼中的红色奖牌“洁美家庭”格外引人注目。“这个可是我在家收拾了整整一天才评选上的。”东岭村村民蔡思自豪道。
“双评选”
广大村民是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力军,提高群众积极性,发挥好群众作用至关重要。为此,簰洲湾镇积极组织开展活动,即全面开展星级农户评选和洁美家庭评选工作,对星级农户授星授牌,对洁美家庭颁牌颁奖,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,树立正确的环境卫生意识,实现自我教育、自我约束、自我提高。评选活动获得广泛参与,群众拍手称赞。
“双考核”
“在人居环境整治上面,不但是群众在“比学赶超”,保洁员、村书记们每个月也在“力争上游”。”东岭村支部书记薛兴湖介绍。该镇实行的制度,就是对保洁员、村主职每月进行考核。镇城建办每月对保洁员“日清扫,日转运”工作情况进行考核。保洁员实行合同制管理,薪酬采取基础工资和奖励工资相结合的管理办法。日常作业严格遵守规章制度,推行网格化作业,明确划分责任范围,做到垃圾不溢桶、无裸露垃圾。镇政府每月对村主职进行人居环境专项考核,考核结果纳入村主职月绩效考核范围,占比30%以上。月考核结果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,兑现奖惩。通过激励机制,推动“百日提升”各项工作落实。
高质量的保洁,要求扎实的经费保障。自去年以来,簰洲湾镇实施卫生保洁有偿收费制度,由农户出钱购买服务,弥补工作经费不足,同时保洁员薪酬、转运经费政府兜底支付。工作经费实现了“双保障”。“群众出钱购买保洁服务,不仅是弥补经费不足,也会促进自身珍惜保洁成果,同时也会更加主动地对保洁员工作进行监督,一举多得。”镇党委宣传委员、武装部长赵伟介绍道。
“下一步,我镇将进一步深化“清、拆、改、种、建”工作举措,实现从一处美向多处美、外在美向内在美、环境美向生活美、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,久久为功,善做善成,全面提升簰洲湾镇的整体形象。”镇党委书记涂秋意说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