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亮在领奖现场
一亩林草地、一个鸡舍、一年养50只鸡,可获利5000元。这便是当前在全县乃至全市、全省大力推广的“别墅”养鸡135模式。张亮就是这项农业创新技术的创始人。
张亮出生于1986年,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二代,2007年从广州南洋理工大学毕业后,在广东中山一家企业做服装设计。穿梭在繁华都市的他,常常梦想着有朝一日,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,带领贫困的乡亲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!2012年,他回到了乡嘉鱼县高铁岭镇杨山村,开始了首次创业之旅。然而,满腔热血却被现实打败。因为缺乏技术与经验,肉鸡一批一批地死亡,几万块钱就这样打了水漂。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,他和父亲只能重返南方打工。在那段打工的日子里,他一直在思考养鸡失败的原因,计划着第二次创业。
2014年9月,张亮八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相继在老家摔断腿,无人照顾,张亮和父亲决定重返老家,陪伴在两位老人身旁。那一刻,他坚定了继续与养鸡作“斗争”的决心,开始了二次创业,然而现实又狠狠地打了他一记耳光,经过两年努力,一直处于负盈利状态。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,镇畜牧站的杨站长推荐他参加了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。经过短短几天的培训,他学到了基本的养殖技术。2015年,他牵头全县15名年轻的土鸡养殖户共同出资,注册成立了嘉鱼县林下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,位于家乡高铁岭镇杨山村2组,紧接着成立了张林山土鸡蛋电商公司,在淘宝售卖土鸡蛋。接下来,他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。他不断与知识渊博的老师探讨,与优秀的同行们交流,用知识武装头脑,丰富自己。张亮说“我要做一个钉子,一旦认准目标,就毫不犹豫、永不松懈地坚持做下去!”。
2015年,他参观学习了湖北省“553”模式养殖,回来后,
深受启发,反复进行对比实验,废寝忘食地钻研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他终于创新出鸡别墅“135”养鸡新模式,较“553”养殖模式更标准化、简单化、最高效益化。更为重要的是,这种养鸡模式投入资金少,收益见效快,养殖风险低,生态环保好,特别适合劳动能力弱、经济条件差的贫困户养殖。县里的扶贫部门立即将此作为产业扶贫项目重点发展,并向全县农村推广,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。
随着“鸡别墅”的推广,张亮与许多贫困户成为了促膝相谈的朋友,他不仅为贫困户们提供鸡别墅和鸡苗,还为他们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服务和保底收购土鸡与鸡蛋。贫困户们都称他为“扶贫大使”。
2018年7月,张亮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,他暗自下定决心:今后我一定更勤奋地学习钻研、敢闯敢拼,带动更多的农民脱贫攻坚、发家致富,我相信我行!
2019年1月3日,张亮接到官桥镇阴山村贫困户游道文的求助电话。第二天一大清早,他就来到了游老伯家,帮忙捉鸡、打称,并将卖鸡的钱先行垫付给两位老人。高铁镇九龙村三组的李茂鉴,自身残疾,还有一个智障儿子,生活十分艰难。2019年,他申请了一个“鸡别墅”,赚了好几千元,今年又申请了14个“鸡别墅”,张亮去给他作技术指导,他还信心满满地说,今年能增收5万元。
2018年,林下生态养殖合作社的“135”养殖模式带动全县639户贫困户脱贫,到2020年11月,已签约5000户脱贫户,通过“135”模式生态养殖,稳固脱贫成果。让贫困户在自家门口轻轻松松养鸡,快快乐乐赚钱。在省、市、县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指导下,合作社先后获得嘉鱼县精准扶贫“优秀单位”、咸宁市精准扶贫“优秀产业合作联盟”等荣誉。目前,张亮的鸡别墅设计获得鸡笼设计专利,同咸宁市达成别墅养鸡扶贫协议,获得全国畜牧总站,省农业农村厅、省商务厅等单位的高度重视。合作社2019年实现销售额831万元,实现净利润80多万元;2020年销售额有望突破1000万元;而在未来三年,计划带动10000户农户实现别墅鸡135模式养殖,实现产值5000万元,让更多的百姓受益,他带领的“鸡别墅”养殖基地遍布全市100多个乡村。
135模式通过严控鸡群密度,既保证生态鸡品质,又保护生态环境,林下鸡别墅让“绿水青山”成为农民的“金山银山”,“鸡住别墅,满地生金”。张亮当初的梦想终于实现了!站在家乡的山头,张亮感到很幸福!站在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”的领奖台,手捧“国银获奖证书”,张亮可以骄傲地说“我敢闯”!“我会创”!
在张亮的办公室内,存放着数项获奖荣誉证件,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金奖,2020年“创青春”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农业农村组国家银奖,2020年2——10月“荆楚楷模”,咸宁市重点龙头企业,咸宁市扶贫优秀产业联盟……这些奖牌、奖杯、奖状,是张亮一步步“创青春”的见证,从无到有、从有到好、从好到更好、更高质量的追求与飞跃!(搜集整理:陈纯、汪忠娜)
《嘉鱼好少年》由嘉鱼县关工委主编、县作家协会承编、武汉大学出版社于2021年6月出版发行。
来源:《嘉鱼好少年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