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寻味嘉鱼】“紫阳春”鳝鱼面

08-18 11:16  

“紫阳春”是嘉鱼县鱼岳镇西正街的一家老字号酒馆,据说有近百年的历史,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才改为嘉鱼酒楼,那酒店的老板姓蔡。其馆中饭菜可口、醇酒清香,四时宾客满坐,生意兴隆。而其中的一道招牌小吃就是鳝鱼面,至今都让无数上了年岁的食客念念不忘。

说起紫阳春的鳝鱼面,还有一段趣事呢。晚清时期,嘉蒲名儒张自恭先生曾经在东门岭设馆教书,先生满腹经纶,志高胆大,深受各方敬重。一天,先生邀得同窗黄亦馀、师兄刘心源到东门岭下(现在东街),三人见面,相互寒喧用茶。刘心源开口说:“少轩(张自恭)邀请我来品尝美食,是否为真?”先生笑而答道:“马上就可以见分晓!”随即叫来自己的孙子:“宗华,去紫阳春端三碗鳝鱼面来。”半个时辰后,宗华用条盘端来三碗鳝鱼面。刘心源和黄亦馀见了热腾腾的鳝鱼面,觉得特别香,相继风卷残云一般将面条吃得精光。见二人已吃完,先生问道:“这面条好吃吗?”二人支语:“好吃,真好吃!”先生用筷子将自己碗中面条搅了一下,觉得不对,又尝了两口,还是感觉不对。黄亦馀见这情形,以为先生不喜欢吃,便说:“师兄,少轩不愿吃,我们不如把它分吃掉算了。”说着就将先生的一碗面分成两半,很快又吃完了。先生见状也不好说什么,忙走进内室,问:“宗华,这三碗面条是怎么回事?”宗华知道祖父严厉,不敢隐瞒,只得实说:“我去紫阳春的时候鳝鱼面早已卖完,怕您和客人肚子饿,只好去西门端了三碗鳝鱼面回来。”先生道:“我不是订了三碗鳝鱼面吗?”宗华道:“我也说了,掌勺的师傅说,每次张先生来吃面不误时,今天见您没来,怕是出馆做客去了,故而给别人了!”先生默默无语。师兄弟三人免不了高谈阔论,不觉中午,二人戏道:“师弟,中午有何美食?”先生说“鳝鱼面条。”“啊,还吃鳝鱼面条?”先生笑而不答。不一会,宗华又端上三碗鳝鱼面条,立时二人觉得清香入鼻,及至吃在口中,更是鲜美无比:“啊,早上的面怎么没有这等色香味美?”先生道:“早上是早餐面,现在是中餐面,当然有不同之处。”接着叫宗华拿酒来,三人均斟了一杯酒,听先生介绍起鳝鱼面的做法来。

紫阳春的鳝鱼面出自于名厨蔡老板之手,但它的做法很独特。先将鳝鱼清理后放在锅里烹汤,后将鱼渣捞出,再将所熬出鳝鱼汤除去腥味,加上佐料烹好,所下面条盛在碗中,加上鳝鱼汤和清烹的鳝鱼片,其味道新鲜,并有现时酥炸的青鱼一块作下酒菜。虽然紫阳春的鳝鱼面好吃,但他们坚决做到真材实料,不掺杂使假,而且立下规矩,每天定时定量,卖鳝鱼面一百碗,决不多售,先者有吃,后者无望。

凭着这碗鳝鱼面,紫阳春酒馆大发了很久,直到酒馆改制也保持了这一招牌小吃。但在“割资本主义尾巴”时代,鳝鱼不准喂了、不准捉了,没有了供货来源,这鳝鱼面也无法做了,慢慢的,人事变动,机构变动,饮食结构改变,曾经轰动一时的鳝鱼面也基本消失在酒楼中。幸运的是,有位姓曹的厨师保留了这一技艺做法,传给了自己的后代。他们的后代凭借这一招鲜自己开店,也着实大赚了一把。现在的老石油公司旁开的一家汤面馆就在县城独树一帜,无数食客趋之若骛,诀窍就在于那道祖传的鳝鱼面,人称“曹癞痢”的老板每天忙得满头大汗,只要是做鳝鱼面,必定是他本人亲自家掌瓢调味,味道自然奇好无比。(徐剑峰 舒爱民 周 静)

此文选自由嘉鱼县文化和旅游局、嘉鱼县作家协会联合编著的《南有嘉鱼》丛书。该书已由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发行。

来源:南有嘉鱼

相关阅读

https://img.cjyun.org.cn/a/10131/202208/ebcf13a36ca641c4a8c2c3ff6d329077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