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家居江南水乡,又是在池塘边儿长大,一汪池水就在长大的过程中流淌成过往的印痕。那个时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,池塘也是一季一个样。
老家湾子里的房屋围着池塘而建,高低错落地形成弯月状。我家正好位于弯月正中,出大门走过10多米宽的禾场和近6米宽的小林子,就来到池塘边的小码头,码头由三块大青石垒成台阶,两个大块石铺开成台面。池塘不大,10来亩,形状是不规则的圆形,但是水很清,塘底很硬,少有於泥。
春节前后,池塘边的垂柳总是最先吐出嫩芽,柳条随风摇起的时候,水面上漾起细小的波纹,小村子便在春天的气息里鲜活起来。小伙伴们脱下笨重的棉袄,拣起小石子或碎瓦片来到池塘边比赛“打水漂”,看谁在水面打出的圈圈多且漂移得远,有迷恋武侠的伙伴把这个游戏叫做“凌波微步”。而大人们已经开始谋划一年的农事,按照经验和愿景,往池塘里面放适量尾数和品种的鱼苗,各家都准备着在池水里泡谷种了。
夏天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,也是池塘最热闹的时候。小林子里的李树、桃树上的果子相继熟了,在太阳底下泛着诱人的光芒,如果上面有点露水或雨珠就更加馋人了。炎热的时候,高高的杨树上知了三三两两地叫着,而水边斜卧着的杨柳树干上,经常有三两只甲鱼或乌龟蹲在上面小憩。小伙伴们摘果子、抓知了、捉甲鱼乌龟,忙得不亦乐乎。如果是雨后初晴,拿出筲箕,在里面放上些饭粒,沉到小码头旁的水面下,稍后片刻快速提起,就能轻易抓到好多肉嘟嘟不知名的小鱼。傍晚时分,大人小孩在池塘边洗澡或下到水里游泳,欢笑声和着水花声弥漫在夜幕下的小村里。
秋天的天很蓝,水更清,云朵的倒影在池水里走来走去。因为生活在水乡的缘故,我们很小就会游泳,大人们只是叮嘱大家要互相照应,并不反对我们在池塘边逗留嬉戏。上小学的我们经常趴在池塘边的草地上看着倒影做作业,高年级的伙伴则摇头晃脑地吟诗作文,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。偶尔会有鸡、猫或狗在我们身边驻足,喝喝水,瞅瞅水中自己的或者别的影子;间或有一两只鸭或鹅在旁边游过,水中的倒影被它们带动的涟漪揉碎,片刻之后水面便归于平静,水里的画面再次平整地铺陈开来。只是偶尔地被顽皮的狗或猫追逐得慌不折路的鸡跳进池水后,必会带来一阵不小的骚动,鸡拼命地在水里又是叫又是脚划水又是扑扇着翅膀,好不容易挣扎到不远处的岸边,引来水面上鸭和鹅似乎不待见的鸣叫,而“肇事者”则“汪汪”或“喵喵”两声后满足地溜达开去。
冬天总有那么一段时间气温很低,要下几场大雪。池塘里水已经不多了,上面会结很厚的冰,有时候甚至可以站上一个大人。不过我们一般不敢在上面放肆地玩,怕哪个地方冰薄而掉进冰窟窿,胆子大的一般是用三块砖或木板一步一步往中间小心地试探着前进,装作很豪气地证明着自己的勇敢能干。大多数小伙伴都在池塘边堆雪人、打雪仗。也有淘气的小家伙把家里的狗带来,往冰上扔食物,一点一点地诱使狗往池塘当中走,引起大伙一齐起哄。
那时,老家的池塘还为小村子提供过年家用的鱼。年初各家各户平均凑钱买鱼苗放养在池塘里,到了农历腊月二十前后“干塘”,达到一定大小的鱼都被抓到禾场上,由年纪大、口碑好、威望高的老人按户数将各色鱼等搭配成一堆一堆的,在地上一字儿排开,编上号,然后每家派出一个人抓阄分鱼。抓到称心的就开心,抓到不满意的多少有点遗憾,但由于是平均搭配,区别并不大,大人小孩都兴高采烈地把属于自家的鱼往家里搬,各自按过年的需要进行加工。当天各家各户都以鱼为主食,小村子到处飘着鱼的味道。往往在这天起,年的味道愈发地浓了。
长大后,在外地求学上班,回去的次数越来越少。对老家的印象有些遥远的模糊,但是那汪池水却如满月,在有月亮的夜晚那么清晰地照进我的心里,池塘往事便有声有色地反复放映着,让人反复品读而不厌倦!
但愿她也能给予老家现在的小朋友们更多的乐趣!(刘新明)
此文选自由嘉鱼县文化和旅游局、嘉鱼县作家协会联合编著的《南有嘉鱼》丛书。该书已由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发行。
来源:南有嘉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