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云上嘉鱼报道(全媒体记者皮道琦 通讯员周婷)2009年6月,刚从湖北科技学院法医专业毕业的向国飞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。
蓦然回首,从警以来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。至今他犹记得第一次穿上警服时的兴奋。向国飞不由自主地挺直腰板,对着镜子试了又试、照了又照,头顶的警徽闪烁着熠熠光芒,内心的骄傲与自豪如潮水般澎湃。
转瞬间,14年匆匆而过。如今的向国飞早已不再是嘉鱼公安里的年轻民警,那些青春的回忆和懵懂的试探已渐渐远去,取而代之的是岁月的沧桑和经历的积淀。
14年来,从江城武汉到滨湖南嘉,从监狱管教到缉毒民警,他扎根基层,奋战一线,就像是上了发条的时钟,一刻不得闲,一秒不能停。
“一朝着警服,终身从警路。无论何时,我将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!捍卫警察这份神圣的职业,用忠诚和担当续写我更加灿烂的‘警’色年华。”向国飞说。
当管教民警时,他因“材”施教以情化人。
2009年,刚刚入警的向国飞被分配到嘉鱼县看守所,成为一名管教民警。
这一“管”就是十年。10年来,最难管的在押人员,他抢着管;别人管不了的在押人员,他接过来管……困难、风险和压力面前,他自信应对、主动担当。
日常工作中,在押人员每天早6点起床后、夜晚就寝前,向国飞从早到晚总是不厌其烦地逐个监室嘱咐教育,询问监室内有无问题。
2012年的一个晚上,在一次交接班中,向国飞点名时发现一名在押人员刘某没有应答。他立即赶往看押室,发现刘某呼吸急促,心跳加快。向国飞立即向所领导汇报,第一时间将刘某送往医院抢救,因抢救及时,刘某转危为安。

看守所工作,看似枯燥简单,实则责任如山,而教育转化,则是看守所工作的头等大事,目的是配合刑事诉讼工作,转化在押人员的思想,促其认罪伏法,确保监所安全。
而面对形形色色的在押人员,向国飞总有自己的办法,能开出不同的管教“良方”,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,实行人性化管理,让在押人员真切感受到,管教民警是在真心真意地教育他们、帮助他们、关心他们,促使他们转变态度,服从管理,认罪伏法,接受审判。
2015年,向国飞在排查中发现在押人员孔某精神恍惚,流露出自暴自弃迹象。经跟其谈话了解到孔某因故意伤害他人被关押,因十分担心对方索要巨额经济赔偿,而给自己年迈的父母以及妻儿造成负担,心情十分低落。
掌握到这一情况后,向国飞一边悉心安抚孔某情绪,密切关注其动向;一边向孔某宣讲法律知识,引导其如实交代罪行、积极认罪认罚;同时还与孔某家属多次沟通并全力筹措资金赔偿伤者损失。在办案单位的积极推动下,双方终于达成了互相认可的赔偿协议。
最终,孔某因如实供述罪行、自愿认罪认罚、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,获得法院从轻判决。收到判决书后孔某激动不已,对向国飞的帮教转化工作感激不尽,彻底打消心理压力,积极服刑。
监管工作不仅需要“螺丝钉”一样的韧劲儿,还需要“金钥匙”一般能够打开心锁的智慧。而行动,有时是融化“坚冰”的最好药剂,这些都是向国飞管教生涯总结出的真经。
当援疆民警时,他演绎着跨越上千公里的坚守。
2019年10月,为积极响应国家稳定新疆、发展新疆的号召,向国飞主动提出申请参加援疆工作。
“不行,你不能去,新疆条件艰苦,又危险……”起初,父母妻子是不理解的。为了得到他们的支持,向国飞可谓是费尽了口舌。
凭着一股满腔的热血,他如愿踏上了前往新疆的路途。从滨湖南嘉来到了天山脚下。
向国飞工作的地方是新疆某地的监管中心,他的工作主要是武装巡逻,保障监管中心的安保。

新疆气候干燥,一时间让向国飞难以适应。“在新疆,你就代表着嘉鱼公安的形象,一定要做好表率,保重身体,期待你的凯旋。”回想起赴疆前县公安局领导嘱咐与关怀,向国飞在经过短暂的不适应期过后,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。
向国飞带领着武装小组对监区重点区域、要害部位进行24小时巡逻查看。工作中的他是拼命三郎,时常工作到凌晨时分。生活中的他乐于助人,时常得到同事们的赞扬。
“吃饭,睡觉,生活里的一切都在这里,每天面对四方的天,四面的墙,封闭在冰冷的铁栅栏里,有时大家感觉有些压抑。”这是向国飞非常深刻的一个感受。
怎么办呢?向国飞和他的同事们定期开展一些文体活动,比如打打球,下下棋,读读书,讲讲自己的家乡……以此来缓解内心的压抑,又或者编排一些节目。从小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、哈萨克族的新疆民警们就教他们唱歌,教他们跳舞,在欢乐的气氛中,大家的友谊也因此变得更加的深厚。
独在异乡为异客,可向国飞并不这样认为。新疆兄弟的热情温暖着他,新疆的风土人情吸引着他,新疆的职责牵绊着他,“新疆情”在他的心中悄悄蔓延。
尽管只有四个月,向国飞以饱满的工作热情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过硬的工作作风展示了嘉鱼援疆警察的良好形象,得到了当地职工群众的赞许和认可。
得知要离开新疆时,他很不舍。他对新疆的战友们说:“一次援疆路,一生援疆情。这情,是家国情、同志情、亲情和友情。新疆永远是我的第二故乡。”
当缉毒民警时,他在黑夜中砥砺前行。
这是前不久在武深高速法泗出口发生的一幕。
车旁边那人便是今天故事的主角向国飞,车内是他们要抓捕的毒贩,车子前后已被民警堵死。双方剑拔弩张、相持不下,如果毒贩一意孤行、一脚油门下去后果不堪设想。
“把车熄火,下来。”向国飞声音高亢洪亮。
“赶紧开车,撞开他们,再不走就完了!”毒贩不甘示弱叫喊着,语气里有愤怒、有威胁,还有惊慌。
几个回合过后,毒贩突然踩油门快速倒车。差点把站在旁边的向国飞撞飞到护栏上。
几乎同一瞬间,毒贩向外冲去,刚跑五六步便被民警制服。
“毒贩们,心里比谁都清楚一旦被抓意味着什么。所以在抓捕中,对方肯定会拼死挣扎和反抗,每次行动,我们都会周密部署抓捕行动,大家都得绷紧每一根弦。”向国飞说。
2021年8月,向国飞调到禁毒大队,成为一名缉毒警。面对凶残狡猾的毒贩,工作中少不了尔虞我诈、斗智斗勇,刀光剑影、险象环生更是穿插其中。
“毒贩人赃俱获是必须的,但是我作为老大哥,确保兄弟们绝对安全也是我的目标。”向国飞说,组织抓捕行动,必须经过周密部署,抓捕方案需要精打细算,任何一个可能都要考虑到。
从事禁毒工作多年,向国飞见识了不少穷凶极恶的毒贩,但只要是他组织的行动,他和队员们总能平安凯旋。“跟着向哥执行任务,感觉踏实。”禁毒大队民警说。
其实在缉毒警眼里,跟踪蹲点有时比抓捕更加劳心费力。“毒贩活动喜欢昼伏夜出,这就对我们的侦查带来很多麻烦。”向国飞说,有时候为了盯死一个犯罪嫌疑人,一蹲就是几天几夜。办案是真的苦,可是向国飞却从不说苦,有的只是一股无案不破的动力。
对缉毒警来说,被捕后犯罪嫌疑人的威胁恐吓和“糖衣炮弹”,是他们要过的两道关。
向国飞说,经常有毒贩威胁他,诸如“出去后我肯定不放过你”、“小心你家人的性命”之类的话,他听过不少。
而面对有些毒贩在被捕之后,也往往想方设法腐蚀拉拢缉毒警察。向国飞更是拒人于千里之外。
“打铁必须自身硬。”多年的从警生涯也练就了向国飞的“金刚不坏之身”。
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始终有限。对家人他觉得亏欠太多。记不清有多少日日夜夜,他执行任务,不能陪伴妻子,只能在电话里互诉牵挂;长期出差,有时候十天半个月没有办法回家,年幼的儿子也无法陪伴……父母也年事已高,不能在身边尽孝。
可是面对他热爱的公安事业,向国飞并不后悔。
近年来,嘉鱼新增吸毒人数逐年下降,在向国飞看来,这比破获一个个大案要案更让他欣喜和兴奋。他告诉记者,通过嘉鱼县公安局全体禁毒民辅警和社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,如今在嘉鱼的广大群众中,已经形成了“毒品危害、妇孺皆知、毒品犯罪、人人喊打”的局面,这是他最高兴的事!
编辑:李浩
编审:陈伟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