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,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,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、教育人民,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,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、汇聚力量,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、革命文化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、启智润心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、多层次、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,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、道德水准、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,更好构筑中国精神、中国价值、中国力量,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发生全面、深刻、根本性的变化,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,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,党、国家、人民、军队、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。习近平同志围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,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规律,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理论,是指导我们做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。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,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推进文明实践、文明培育、文明创建,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,为奋进新征程、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思想保证、强大精神动力、丰润道德滋养、良好文化条件,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《论述摘编》分10个专题,共计512段论述,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7日至2022年6月8日期间的报告、讲话、说明、演讲、谈话、贺信、指示、批示等240篇重要文献。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。
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《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》一书,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,在全国发行。文明湖北开设专栏与您一起学习本书。
四
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
151
要在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,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,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,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,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。
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》(2018年8月21日),习近平《论党的青年工作》,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,第167页
152
要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强势,加大舆论引导力度,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,推进依法治网。
《坚持底线思维,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》(2019年1月21日),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第三卷,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,第220页
153
党报党刊要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,发展网站、微博、微信、电子阅报栏、手机报、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媒体,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、服务式、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,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、全天候延伸、多领域拓展,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,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。
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(2019年1月25日),《人民日报》2019年1月26日
154
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握大势,做到因势而谋、应势而动、顺势而为。我们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,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、引导力、影响力、公信力,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,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、价值理念、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,让正能量更强劲、主旋律更高昂。
《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》(2019年1月25日),习近平《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》,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,第354页
155
我多次说过,正能量是总要求,管得住是硬道理,现在还要加一条,用得好是真本事。媒体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新闻单位的事,要把我们掌握的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、社会治理大数据、政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。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,打造新型传播平台,建成新型主流媒体,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,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、传得更广、传得更深入。
《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》(2019年1月25日),习近平《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》,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,第356页
来源:《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