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上嘉鱼报道(全媒体记者郭辉、雷威、邓伟强、夏洋、赖靓妮、赵伦)《聚力建支点
夺取开门红·书记局长访谈录》新的一年,全县各级各部门围绕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、全市、全县新春第一会重要部署,突出“开门红”亮点,如何在支点建设中攀高比强、创先争优?来看本台对嘉鱼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胡本强的专访。
胡本强:交通是经济发展的“生命线”。嘉鱼县交通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、市、县“新春第一会”决策部署,以“起步即冲刺”的姿态和“拼抢实”的作风,在支点建设中强能担责,大力实施“三大标志性工程”、民生服务“三大行动”,创新“三化工作法”、谋划“三大工程”,全力推进交通强县建设,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好开路先锋。
主持人:重大项目是经济稳增长的“压舱石”,今年嘉鱼县在交通领域将如何以项目攻坚实现“开门红”?这些工程对县域经济发展有何深远意义?
胡本强:我们紧扣“扩大有效投资”主线,以“两新两重”领域为重点,全力推进汉南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、长江咸宁港建设、G351朱砂至罗家洲新建公路工程“三大标志性工程”。这三大工程不仅是打通武汉都市圈“黄金通道”的关键纽带,更是降低物流成本、吸引产业集聚的核心抓手。汉南长江大桥建成后,嘉鱼至武汉的通勤时间将缩短40%,物流成本下降30%,直接推动嘉鱼成为武汉都市圈重要物流节点。同时,我们同步实施“一路一景”示范工程,串联沿线12个农业基地和8个文旅景区,助力农旅融合,为“三年产业倍增”计划注入强劲动能。
主持人:交通建设不仅要服务经济,更要惠及民生。嘉鱼县在提升民生服务、促进城乡融合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?
胡本强:我们始终秉持“交通为民”理念,以民生服务升级为抓手,推动全域公交、农村公路、智慧管理协同发力,通过“三大行动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:一是全域公交覆盖行动,投资2.8亿元实现新能源公交“镇镇通、村村达”,覆盖8个乡镇79个村,票价下降30%,同步配套充电桩和智慧调度平台,让群众“出门即乘公交”。二是农村公路提质行动,新建30公里蔬菜专线、冷链物流通道和旅游公路,带动12个农业基地年增收超2000万元,农家乐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,真正实现“修一条路、兴一方业”。三是智慧管理升级行动,建成数字化监管平台,推动“路长制”,农村公路优良率长期保持95%以上。这些举措不仅优化了出行体验,更为乡村全面振兴筑牢了交通底盘。
主持人:土地、资金等要素制约是项目建设的普遍难题,嘉鱼如何突破瓶颈,确保项目“零障碍”推进?
胡本强:我们创新实施“三化工作法”,打出机制保障“组合拳”。一是专班推进实体化,由县委常委牵头组建“双组长”专班,集中攻坚土地征迁等难题,项目前期时限压缩30%;二是融资渠道多元化,积极争取中央资金,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,创新“以地换路”模式,盘活土地资源反哺农村公路建设。三是服务保障精准化,为重点企业量身定制物流方案,如为金盛兰冶金改造厂区连接线8公里,运输效率提升15%,年节约成本超千万元。通过机制创新,实现“要素跟着项目走、服务围着需求转”。
主持人:面向未来,嘉鱼将如何通过交通战略布局,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支撑?
胡本强:我们将以“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”为支点,谋划枢纽升级、绿色转型、产业融合“三大工程”:一是实施枢纽升级工程,推动长江咸宁港、疏港公路纳入省级规划,谋划铁路专用线,打造“公铁水空”多式联运枢纽,力争物流成本再降20%;二是实施绿色转型工程,推广新能源船舶,年内报废老旧船舶10艘,新建农村公路错车道50处,筑牢安全与生态“双防线”;三是实施产业融合工程,推进潘家湾至横沟铁路专用线建设,将农村公路向产业基地、旅游景区延伸,做强“交通+产业+旅游”融合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