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上嘉鱼报道(全媒体记者邓丹)他是嘉鱼蔬菜产业发展的“带头人”,更是嘉鱼故事的讲述者,他就是嘉鱼县农业农村局退休老干部鲁运江。鲁运江说,自己奋战在农业战线50余年,围绕地里的事、村里的人,就干了三件事——种地,写书,讲故事。
把农技写进论文 真正惠及农户
“我是农民的儿子,我热爱我生长的这片土地,我要用我全部的心血灌溉她、滋养她、茁壮她。”从成为农技工作者的那一天起,鲁运江就把自己对南嘉大地的爱倾注在了这份工作里。他说,与土地打的交道越深,这份爱就越发深沉。
在职时,鲁运江为了寻找优质品种,经常自费出差,选出了很多适合嘉鱼种植增收的农作物品种。他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,为农户排忧解难。退休后,鲁运江不忘初心发挥余热,田间地头依然是他时常光顾的地方,从病虫害的防治到果蔬新品种的引进,从培育管理到广泛推广,鲁运江不遗余力。
在钻研农技的同时,鲁运江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技术真正传递到每一名农户的手中。工作之余,他将几十年的经验写成了书,出版了《籽莲高产栽培新技术》《鲁运江学术文集》等农技书籍,发表《农作物“防虫治病”的难点及其对策》等240余篇农业技术科普作品,先后获得6项技术成果奖和4项丰收计划奖,10余篇全国、省市优秀科学论文奖。数百万字的技术书稿为乡亲们提供了实用操作指南。
退休后,鲁运江继续充分发挥农技专长,先后到各乡镇、村组进行农技蔬菜培训20余场次。他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实地教学,累计培训新型农民5600人次,并无偿向农民赠送《籽莲高产栽培新技术》《鲁运江学术文集》等图书350余册,栽培技术资料2000份。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,其中《嘉鱼县蔬菜产业化历程与持续发展措施》在期刊《种子科技》发表后,被农业农村部入选全国农牧局长培训班辅导教材,并荣获咸宁市政府首届优秀学术成果论文三等奖。
把出路写进论文 发展蔬菜产业
“农业光埋头苦干可不行,还要发展产业!”每天与土地打交道,鲁运江一直在思考农业的发展出路。
通过调查研究,1997年,鲁运江向县领导递交了《论嘉鱼县蔬菜产业化的现状及发展思路》,得到县委、县政府的认可,成立了县蔬菜办和蔬菜科研所,为发展蔬菜产业提供助力。1999年,鲁运江又撰写了《论嘉鱼县蔬菜产业化的成就、困境及抉择》,进一步提出“民以食为天,蔬菜占半边;要想富得快,家家种蔬菜”“全县上下栽好一棵菜,做好农业的第一篇文章”“北有寿光,南有嘉鱼”的大胆构想。县委、县政府的高度重视,使全县蔬菜得到快速发展,种植面积达22万亩,产值达到2.92亿元,占农业总产值的35.6%,自此嘉鱼成为名副其实的“蔬菜生产大县”。
2014年退休后,鲁运江被县蔬菜产业协会聘为顾问,蔬菜产业的发展仍然是他的心头大事。2020年,鲁运江撰写了《嘉鱼蔬菜生产大县疫后怎样持续向强县创建》论文,并提出了“百里赤壁百里藕、百里长渠百里蔬、百里江洲百里瓜”的发展构想。
陆生蔬菜发展了,鲁运江又把注意力转到水生蔬菜上。为了扩大全县莲藕种植规模,他提供技术,帮助湖北联创食品有限公司在两镇三村办湘莲生产扶贫基地5000亩,产品荣获《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证书》,出口港澳和欧盟。他免费为嘉鱼县珍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当技术顾问,攻克了莲藕原生态保鲜技术难关。《新鲜莲藕真空保鲜技术》论文发表在《长江蔬菜》《科学种养》刊物上,并被全国多家网络转载。鲁运江撰写了10多万字的莲藕项目申报材料及生产标准,嘉鱼珍湖莲藕荣获国家“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”及“绿色产品证书”,销售量噌噌上升。鲁运江还参与了《嘉鱼莲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》项目的申报,无偿提供职称资格证、获奖证书和10余篇论文,主笔编报15万余字的图文申请报告,并顺利通过国家审定,使嘉鱼莲藕成为我县首个国家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”品牌。
把故事写进论文 促进文旅融合
“嘉鱼文化底蕴丰厚,趁着文旅融合的东风,发展还大有可为。”近几年,嘉鱼大力发展文旅融合,这让鲁运江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。
退休后的鲁运江怀着这份使命感,背着相机和笔记本,遍访群籍,踏遍青山,一头扎进了“百里赤壁”在嘉鱼的地理位置。从搜集资料、查阅考证、实地走访到最终笔削成稿,费时五年,跑遍了湖北、湖南、安徽等省份的12个县市,翻烂了十几本古籍,出版了《百里赤壁寻踪》,为嘉鱼三国历史文化提供了佐证。他根据历史文化建议,命名了“竞江口特大桥”和“鲁肃大道”桥路标志,并将“鲁肃夫人墓”和曾孙“鲁崇义太守陵园”申报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;主编出版了《鲁肃故里 人文渡普》一书和宣传画册,累计发行量达2.3万册。
鲁运江说,嘉鱼为湖北省千年古县之一,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文化,特别是三国文化和明代人文文化,是我县两大底蕴名片,值得发扬和传承。
2020年至今,鲁运江又四处收集家谱,购买资料,访问长者,充分论证,请教专家学者,完成了45万字的《嘉鱼明贤》和《三国东吴谋臣鲁肃》两部书稿的创作。
近年来,鲁运江配合县相关部门在5所大、中、小学开展了《诗经中的嘉鱼》《嘉鱼千年古县文化》《明两部尚书方逢时》《嘉半朝李承勋》等10余次历史文化讲座,为传承嘉鱼历史文化“寻古立言,摇旗呐喊”,使学生们对嘉鱼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
“地里的庄稼还在生长,历史的故事还没讲完,文化底蕴有价值的论文还没撰写完,乡村全面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作为共产党员,‘为人民服务’的宗旨永远不会退休!”谈起下一步的计划,鲁运江坚定地表示。
一审:夏明亮
二审:王雪莲
终审:陈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