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上嘉鱼报道(全媒体记者皮道琦)近日,走进嘉鱼县城区大崇山路施工现场,轰鸣的机械声与金属撞击声交织成激昂的乐章。扬起的热浪裹挟着尘土扑面而来,工人们俯身校准路缘石的角度,汗水顺着安全帽的系带滑落,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点。
这条蛰伏多年的“人”字形断头路,此刻正如一条苏醒的巨龙,在城市的肌理中缓缓舒展筋骨。路旁新栽的樟树苗随风轻摆,叶片上沾着细密的混凝土粉末,仿佛给这场蜕变披上一层朦胧的纱衣。
全长720米的大崇山路,以“人头”衔接湖滨路,“双腿”分别探向沿湖大道与另一段湖滨路,却被三湖壹号、翡翠城与湖畔花城三个小区围成“困局”。曾经,“断头”处堆满装修废料的泥潭让三湖壹号住户张女士头疼不已:“雨天穿雨靴都陷脚,电动车轮子打滑能摔出三米远。”泥潭边缘歪斜的警示牌上,“禁止倾倒垃圾”的字样早已褪色,与半截泡在水里的旧沙发共同见证着往日的窘迫。
而另一端,270米长的湖畔花城段则藏着更隐秘的“城市伤疤”——围挡后的菜畦青翠欲滴,却让往来市民被迫绕行。市民陈先生打趣说:“春有菜花香,秋有南瓜藤,就是不见脚下路。”
今年初春,鱼岳镇三湖社区干部们带着测绘图纸走进菜地时,老菜农王伯攥着锄头的手紧了又松。“这块地我种了七年。”社区干部蹲在田埂边,将规划图铺在沾满露水的白菜叶上,“等路通了,您孙子放学能少绕两里地。”
晨雾中,图纸上的蓝色虚线与田垄的曲线奇妙重叠,老农布满茧子的手指划过效果图里的人行道:“这位置原是我的茄子架。”三月末的挖掘机轰鸣声中,最后一垄莴笋被小心移栽到社区开辟的共享菜园,压路机的钢轮碾过深耕多年的黑土,将城市发展的年轮深深印刻。
眼下,工人们正在给新铺设的沥青路面“镶边”。测量员小刘手持全站仪,镜筒里延伸的不仅是精准的坐标,更是一个个即将被缝合的“城市缺口”。他的脚下,埋藏着这座城市隐秘的进化史:两米深的管廊里,直径80公分的雨水管与污水管如双龙并行,取代了原先盘根错节的私接管线。
随着7月通车节点临近,翡翠城物业已着手规划人车分流方案,电子道闸系统正在调试,地磁感应线圈像蛰伏的琴弦嵌入路面。湖畔花城商铺的玻璃橱窗倒映着渐成雏形的车道,服装店老板娘擦拭着蒙尘的试衣镜笑道:“等路通了,这镜子该照见多少新面孔。”
暮色中,尚未启用的路灯突然亮起,暖黄的光晕里,隐约可见当年菜地的轮廓正被标线漆一寸寸覆盖,而远处湖滨路的车流声,已顺着新铺的管道汩汩涌来。
一审:夏明亮
二审:王雪莲
终审:陈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