革命英烈李文卿的故事

08-03 17:18  

李文卿(1902——1934),名承鑫,又名鑫,字继贤,号豪村。嘉鱼县新街镇龟山村人。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生前历任国民革命军营党代表、团政治指导员,中共嘉鱼县委宣传委员、共青团上海市法南区委书记、中共徐海蚌特委军事委员、提篮桥监狱地下党支部书记、中共铜山中心县委委员。1934年秋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,年仅32岁。1956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批准为革命烈士。

翻开嘉鱼近代历史,“李文卿”这个名字在南嘉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熠熠生辉!他传奇、短暂的人生及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,令后人敬仰!

利齿犀联戏恶霸

李文卿出生农家。父亲李永游是一位知书达理之人。家中略有田产,在村里也算富裕人家。

李文卿幼年天资聪颖,父亲望子成龙,就送他进入当地有名的清廪生李易门塾馆就读。在塾馆,他勤奋好学,能言善辩,机智敏捷,每每遇事总有自己的独特见解,文章写得优美生动,尤其是毛笔字和诗词特别出色,深得塾师、同学称赞,是李先生的得意门生。尽管如此,但也曾一度因家境欠宽裕,父亲不得不让他辍学。乡亲们都认为他将来必有大出息,不读书实在是可惜了,便纷纷自愿资助他,他才得以继续就读。李文卿将乡亲们的这份深情铭记在心,更是发奋努力,不负众望。

李先生是当地名儒,时常有饱学之士登门拜访,与他雅集行乐;也有一些俗文庸士和劣绅上门显摆与卖弄。李先生为了息事宁人,也与之虚与委蛇。一天,李先生正在给学生上课,当地大恶霸刘西山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学馆。李先生哪敢怠慢,随即起身鞠躬、让座,并泡上一杯浓茶奉上。刘西山自恃有些文采,想借机炫耀一番,但见他洋洋得意地手举茶杯,摇头晃脑地吟诵:“开水泡开茶,解渴。”接着问道:“哪位能对出下联呢?”李先生学富五车,自然对这样粗俗的对子不屑一顾,但慑于其势,也不愿得罪这等恶人,便佯装一边捋须一边琢磨。学生们哪里识得破李先生的城府,更是互相观望,不敢开口。这时候,刘西山得意地站起身来,用傲慢的目光横扫全堂,最后视线落到坐在后面角落里的李文卿身上:“听说你是李老夫子的高足,是一位高才生,你能对上吗?”说完,冷笑一声。

年方十五的李文卿,生得眉清目秀,看上去一副文弱书生的样子,却早熟、聪慧,疾恶如仇,对刘西山这个无恶不作的大恶霸早有耳闻。今日见他这副骄横相,心想:你不是让我来对下联吗,那我就借此来杀杀你的傲气!只见李文卿不慌不忙地站起身,一字一板地应对道:“轻锤敲轻线,乱弹。”声音不大,却清澈、明亮。刘西山一怔,这小子果然不凡,用弹花匠弹棉花对开水泡开茶,贴切!准备夸奖几句,以显示自己的高明。再仔细一想,又觉得不对味,“弹”与“谈”谐音,岂不是说我“乱谈”?这联中暗含讽刺与蔑视之意啊。

刘西山一时感到手足无措,无法开口,一股恶气直冲脑门:还没有人敢当面这般戏弄、凌辱我,这乳臭未干的小子!定要狠狠对他训斥一顿,才可挽回我的尊严!心里这样想着,一抬头,与李先生四目相对,又心虚胆怯了。再想:刚才是自己点李文卿起来对应的,在学生面前发狠,传出去,那就太无雅量了吧。更要命的是,若将对联暗含之意点破,岂不是打自己的脸。于是,刘西山强作欢颜,羞忿而去。身后传来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欢笑声。从此,再也未见刘西山到学馆张扬了。

思潮滚滚求真理

反帝、爱国的五四运动席卷全国,嘉鱼青春年少的李文卿深受其影响,学习之余,他专心阅读《共产党宣言》《新青年》《向导》等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,常常与同学谈论救国之道。

1921年春天,先生李易门看到李文卿的革命思想和言论越来越激进,害怕他日后给学馆招来麻烦、引起祸端,劝其退学了。李文卿离开学堂后,在家乡龟山村办起了蒙馆。他一边教书,一边利用闲暇之时,游历武汉等地,结识有志之士,精心研读革命书籍,探求革命真理。在滚滚的革命洪流中,他由一名单纯的爱国青年,成长为一名怀有救国抱负的坚定马列主义信仰者。

1923年,京汉铁路“二七”大罢工震惊全国,李文卿更加认识到工农革命是救国之唯一希望。1924年元月,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,重新解释三民主义,实行国共合作;8月,上海成立反帝大同盟,开展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爱国运动,革命形势日益高涨。这一年,22岁的李文卿从乡下来到了嘉鱼县城,在县城东街租赁了两间房子,开设“楚家旅社”。以旅社老板的身份作掩护,联络吕金城、裴云清、罗良玉、刘玉声等有志青年,组织城乡青年集会,传播马列主义。他又以“楚家旅社”为联络站,在官堡乡熊家岭(今官桥镇绿岭村)的万寿寺设总机关,以裴云清为联络员,在舒桥铺、董家岭、米埠、观音寺、阮家山一带秘密开展农民运动。

1925年初,经中共武昌地委特派员刘子谷介绍,李文卿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23岁的李文卿成为在嘉鱼县从事革命活动的第一位中共党员。从此,他真正走上了革命道路。

“五卅”惨案发生后,一批在北京、武汉读书的嘉鱼籍青年学生熊道昭、汪莲舫、刘光明、徐则夫等,先后回到了嘉鱼县城。他们带回了先进的思想,宣传抵制日货,开展反帝斗争。李文卿通过好友刘玉声介绍,很快与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。他们加入到李文卿组织的城乡青年集会中来,并将从学校带回的许多革命书籍和刊物送给李文卿。李文卿如获至宝,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书刊,视野更开阔,思想更进步,觉悟更提高,革命意识更加强烈。

1925年6月上旬,李文卿以结拜十弟兄为名,与熊伯蘅、王西藩、刘光明、万盛铨、熊道昭、汪莲舫、徐则夫等一起,秘密成立进步组织“读书会”,以“儒教会”名义在嘉鱼县城东后街的“惜字公所”集会,讨论联合工农开展革命活动,并将“楚家旅社”改名“集贤客栈”。此后,“集贤客栈”成为嘉鱼县城有志青年进行革命活动的场所。白天,客栈里人来客往,一片喧嚣。晚上,李文卿和一群胸怀救国大志的热血青年,在此组织“读书会”,互相交流,共同探寻革命真理。

一次,李文卿在“读书会”上义愤填膺地提出倡议:“县署不顾人民死活,只知道搜刮民财,压榨百姓,我们作为有志青年,不能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。我们何不借张王菩萨出巡之机,整一整县署衙门里的那些个官僚劣绅呢?”大家一致赞同。相传,农历五月十八为“张王菩萨”生日,每年这一天,县城搬运工人都要扛“张王菩萨”“游神”,“游神”时撞坏了货物概不赔偿;各商户都要放鞭炮“迎神”;搬运工常常利用“游神”惩治劣商。7月8日(阴历五月十八)这天,李文卿利用这一习俗,发动一帮搬运工人,按事先计划,抬着“张王菩萨”先撞了劣绅熊四仿等劣商的店面,捣毁店中的日货;然后直奔南街,撞进警戒森严的县署大堂,强烈要求抵制日货,减少百姓税收。县知事左质泰在众目睽睽之下,不得不即刻下令禁止销售日货,责令将日货搜集一起,全部销毁。老百姓拍手称赞。

锦囊妙计惩无赖

随着“读书会”的革命活动日益频繁,李文卿的“集贤客栈”每日“客人”盈门,“生意”兴隆,引起了离县城不远的朱砂乡几个地痞无赖的眼红。这一帮地痞无赖自恃身上有点“武功”,自诩为“武士”。“武士”们心有不服:一个“乡巴佬”李文卿有多大能耐,竟然进城发财,财源滚滚?于是,邀约一帮人常来“集贤客栈”“吃大户”,猜拳行令,海吃海喝,事后赖账,把整个客栈闹得乌烟瘴气,严重地干扰了青年学生们的革命活动。

刚开始,李文卿因不想与这些地头蛇“较劲”,以免生出事端,影响革命活动,所以对这帮“武士”总是好言相劝,以礼相待,赔着笑脸向他们讨账,恳请他们不要捣乱。但这帮“武士”哪晓得领情,以为文弱书生好欺负,更加嚣张放肆,甚至口出狂言:“能赢我的拳头就给钱,赢不了就好生侍奉,要不然,集贤客栈停业!”“读书会”中的李光然、李学元等人听了,一个个恨得咬牙切齿,拳头一捏,要与“武士”们动手较量,好好教训这帮无赖。李文卿使了个眼色,示意放走了他们。

李文卿召集李光然等人,一起商议,悄悄密谋一番,决定用大家的智慧来惩罚这帮无赖。

几天后,“武士”们又洋洋得意地撞进客栈来。正当他们喝得酩酊大醉时,一大锅滚烫的开水从楼板缝隙倾泻而下,把这帮无赖淋得像落汤鸡,烫得屁滚尿流,哭爹喊娘,乱作一团。这时,李文卿赔着笑脸出现了,说是学徒在楼上烧水,不慎撞翻了炉子,是个“误会”。有个无赖双手抱头,斜着眼说:“拿钱来诊!”李文卿故作窘态,说:“放牛娃赔得起牛吗?算我背时,你们今天和以前的饭钱全免了,算是给你们的补偿吧。”这一帮家伙挨了一闷棍,才知道老板是一个啃不动的“核桃”,借梯下楼,只得狼狈不堪地、哼哼唧唧地走了。此后,这一帮“武士”再也不敢来无理取闹了,“集贤客栈”又恢复了往日的“平静”。

投身革命志弥坚

1926年8月底,北伐军第八军进驻嘉鱼,李文卿带领“读书会”成员,发动群众,协同北伐军,清算县知事左质泰。又迅速组织百余船只,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,协助北伐军夜渡长江,直抵汉阳。

10月,北伐军攻克武昌城后,李文卿遵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,派联络员裴云青与吕金城取得联系,要求吕金城利用有利时机,“火速树帜”。李文卿是吕金城的入党介绍人,当时,吕金城正在嘉鱼米埠、阮家山一带秘密开展革命活动,接到指示,立刻行动,成立了嘉鱼县农民自卫军、赤卫队。紧接着,又秘密组建了观音寺、舒桥铺、董家岭等三个农民协会,发展农协会员1000多人。由此,嘉鱼的农民运动轰轰烈烈,如火如荼。

1926年11月,北伐军在江西与孙传芳部展开激战,李文卿受党组织派遣,即刻奔赴江西前线,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八师二十二团二营党代表。1927年5月27日,第三军军长朱培德查封共产党主办的《三民日报》,29日又以所谓的“礼送共产党回武汉”的名义,将第三军的政治部主任、党代表等人员全部清除。李文卿也被送回了武汉。回武汉后,党组织指示李文卿留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。

当时,他二姑妈在武昌粮道街开设客栈,为了便于活动,他寄居在二姑妈家。二姑妈见他长期深夜外出,行为神秘,便心生疑虑。二姑问他:“鑫儿,你这么高的文化,为什么不去工作?你天天这样躲躲闪闪的,究竟在做些么事?”他回答说:“请二姑放心,文卿决不会干坏事的。”有一天晚上,二姑看他又出去了,便趁机打开他的房门,想看看他到底有什么秘密,竟然发现他的枕头底下有许多钱。二姑怀疑他在外面做了坑蒙拐骗之事,连忙写信告知他的父亲。李文卿父亲即刻赶到武汉,劈头盖脸地对李文卿一顿训斥:“你在外边干了哪些见不得人的事?枕头底下那些钱哪来的?”面对严父的训斥,他没有做申辩,只是用十分平和的口气说:“请父亲一定要相信儿子,我并没有做坏事。这些钱不是我的,是有大用途的。我自己的钱不多,这三块光洋给您做路费,您回吧。”李父不再追问,看到儿子眉宇间透出的正气,他坚信自己的儿子一定是在干一件了不起的大事。只是他并不知道,这些钱是李文卿保管的党的经费。

1927年7月15日,汪精卫在汉口召开“分共”会议,悍然宣布与共产党决裂,与蒋介石实现“宁汉合流”,公开背叛孙中山的三民主义,实施反共剿共,提出“宁可错杀一千,不使一人漏网”的反革命口号,在武汉地区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,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,持续了三年多的中国大革命宣告失败。7月27日,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,8月1日,领导了著名的“八一”南昌起义。8月,中共湖北省委根据中共中央“八七”会议精神,决定以蒲圻为中心,举行鄂南秋收暴动,时间定于9月10日。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,李文卿受党组织委派,回到了嘉鱼,具体组织和领导嘉鱼秋收暴动。

米埠暴动显身手

1927年8月27日,李文卿、吕金城、龙从启、徐则夫等在鱼岳镇东门外狮子庵召开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会议,成立了中共嘉鱼县委,龙从启任书记,李文卿任宣传委员,吕金城任组织委员。9月4日,县委在舒桥铺石塘高家祠堂召开会议。会上,吕金城汇报了舒桥地区农民协会、农民武装等情况,李文卿传达了“八七”会议精神、鄂南暴动计划和鄂南特委的指示。会议确定吕金城为暴动总指挥,将农民自卫军、赤卫队组建为农民革命军鄂南总指挥部赤卫营,下辖4个中队,指战员450名。拟定9月10日在米埠先行暴动,然后扩大到舒桥铺、八斗角、陆溪口一带,最后集中力量,夺取嘉鱼县城。

而就在9月8日晚上,蒲圻县中伙铺的农军截火车,提前掀起了鄂南暴动。嘉鱼县委立刻响应,决定提前于9月9日黄昏举行暴动。9月9日,黄昏时分的米埠小镇,天色阴沉,空气沉闷,一场暴风骤雨即将来临。李文卿和吕金城、龙从启率领赤卫营战士及农协会员3000余人,挥舞着大刀、长矛、土铳等武器,从黄土坑、白屋周、石子边三路,同一时间向米埠街发起猛烈进攻。

一时间,号角声、厮杀声四面响起,震天动地,仿佛神兵天将。正在打麻将的“保安团”团长雷长青闻风丧胆,丢下金银财宝,带领他的“保安团”从北风滩进入蜜泉湖,坐上两只木船,仓皇逃命。慌乱中,一个随从跌入湖中,众人不管不顾,只是向湖中投下几个银元,看着他淹没于湖水中。来不及逃脱的“保安团”成员,有的被起义军打死打伤,有的乖乖做了俘虏。起义军拿下米埠后,拆碉堡,毁教堂,将没收的粮食和钱物分发给贫苦农民。“工农万岁!”、“打倒土豪劣绅!”等口号响彻云霄。

次日,李文卿和吕金城在舒桥铺召开了5000多人参加的群众大会,处决了欺压百姓、作恶多端的劣绅蔡振发,成立了米埠区农民协会,吕金城任主席。

13日,根据鄂南暴动计划,吕金城带领赤卫营一、三、四中队进攻咸宁县城。李文卿则率领赤卫营二中队坚持在米埠继续开展对敌斗争,在与驻扎在县城的国民党地方武装警卫二团遭遇战斗,激战两天两夜,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太大,终因寡不敌众,李文卿带领起义军撤出了战斗。紧接着,吕金城率领的赤卫营攻打咸宁县城未果,蒲圻城又被国民党武装占领,鄂南暴动以失败告终。

鄂南暴动曾被称为“两湖暴动的中心力量”,虽然被反动派残酷地镇压了,但是,它第一次公开地向农民打出了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的旗帜,在湖北产生了巨大影响,与鄂东的“黄麻起义”齐名,为建立鄂豫皖、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打下坚实的基础。而米埠暴动作为鄂南暴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不仅在嘉鱼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,而且也随鄂南暴动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光荣史册!作为米埠暴动的领导者之一的李文卿,更是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。

孤胆英雄战贪狼

鄂南暴动失败后,李文卿带领十几名农协会成员,返回家乡龟山,继续开展革命活动。当年在嘉鱼东乡,有四大恶霸,即刘西山、鲁坤山、蔡秀山、郭子元,人称“三山一郭”, 他们勾结县“铲共团”大队长杨天申,欺男霸女,榨取民财,无恶不作,嘉鱼百姓对他们极为愤恨。李文卿决心铲除恶霸,为民除害。他秘密召集本村李光元、李学元等8名革命青年,共议杀“三山一郭”之大计。

1927年农历腊月二十六午夜,天寒地冻,李文卿带领农协军十余人枪,直奔“三山一郭”的刘西山家中。不料除霸计划早被人泄密,他们除害未成,反被刘西山的武装包围。农军见敌人人多势众,有些胆怯。李文卿鼓励大家说:“别看他们人多,但都是一群乌合之众,一击就溃。大家要稳住!”他深知刘西山等要抓的人是自己,又说:“北面地形复杂, 我放枪掩护,你们从那边突围,到时往相反的方向突击,即可突围出去。”说完,在一阵枪声中,他纵身一跃,向北面飞奔而去。刘西山一见他就眼睛发红,大喊:“活捉李文卿,赏银元三百!”

众敌为了那三百银元,对他紧追不舍。黑夜中,他边打边跑,一路牵引住敌人。听到背后枪声渐远,他知道农军已突出包围圈,心里便开始盘算:自己将如何摆脱敌人的追击呢?长江边长大的李文卿,水性好。于是,他退到官粮洲,决定走水路逃生。刘西山欣喜若狂,暗生鬼胎,“前面是大江,后面有我追兵,看你往哪里逃!”李文卿来到长江边,扑通一声,跳进了冰冷刺骨的江水中。他屏住呼吸,身子紧紧贴着江岸,用浪渣掩盖住身体。

刘西山率队追赶到江边,对着滚滚的江水连放三枪,并咬牙切齿地说:“你敢拦我的路!”一个小头目见有一漂流物漂向江心,大喊:“李文卿!”众敌对它放了一通枪,无可奈何地打道回府。李文卿未除“三山一郭”寝食难安。他们买通县衙,画像悬赏,路口设哨缉拿。他们哪里想得到,就在刘西山等追兵离开后,他露出水面,湿淋淋地爬上岸,趁着夜色,逃往谢家村外婆家。直到农历正月十五日半夜,他乘“三山一郭”欢度元宵佳节、毫无警觉之机,直奔武汉,住进了武昌蛇山斗级营街的“李义元客栈”。客栈老板李天茂是龟山人,与李文卿是房下兄弟,李天茂视他为兄弟,因为这里比较好隐蔽,他常常来此落脚,并带来一些“客人”,因担心事态闹大,怕牵连李天茂,李文卿即刻将自己被县衙通缉之事告诉天茂兄,并拱手说道:“天茂兄,对不起,这一次我恐怕要牵连了啊!”李天茂说:“兄弟你放心地住下,我保你安全!”

李文卿考虑到“三山一郭”迟早有一天会找到这里,应寻好后路。便在天茂兄和伙夫的帮助下,日夜作业,从客栈厨房的地窖挖出一条地道,直通蛇山南麓草丛中。此时,嘉鱼县衙毫无察觉,仍然在各路口设下埋伏,张网等待。而刘西山等用尽伎俩,骗李文卿的妻子到轮船码头,以此来诱捕他,未果。

一个多星期后,“三山一郭”终于得到了李文卿已去武昌、住在李义元客栈的消息,他们便买通县“铲共团”杨天申,带领大队人马,直扑武昌,联络武昌警察局,包围了“李义元客栈”。李文卿闻讯后,立刻从地道逃出,折入一小街后,正遇上一卖菜老者,他灵机一动,将老者的草帽、破外衣、篼箕、扁担等一并买下,一番化妆后,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包围圈。“三山一郭”一伙人扑了个空,个个气得七窍生烟。

历经风雨无所惧

自鄂南秋收暴动失败后,白色恐怖笼罩着嘉鱼城乡。吕金城、程家政、黄德赐等惨遭反动派杀害,龙从启被捕,敌人到处悬榜通缉李文卿,党的活动在嘉鱼难以继续开展。上级党组织派李文卿再次前往南昌,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八师二十二团政治指导员,参加第二次北伐。他工作扎实、努力,能文能武,才能很不一般,深得团长沈元铺的信任与赏识。

1928年4月,李文卿所在部队由安徽涤县行军至皖北徐州。5月3日,部队抵达山东济南附近的党家庄。6月,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又以裁军之名,将各团政治指导员一律裁减。

随后,党组织安排李文卿到上海做地下工作,任上海市法南区共青团团委书记。在法南区工作期间,他机智勇敢地与敌人作斗争,组织集会演讲,散发宣传单,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,激发更多有志青年投身革命。在卢家湾至大世界这条电车线上,他常常是上车后靠近车尾,当电车行至法大马路(八仙桥)附近的闹市区时,扬手将宣传单散发出去,旋风卷起传单,犹如雪片在半空中飞舞,然后落入人群中。

大街上群众奋力争抢、观阅,宣传效果极佳。另外在大热天的晚上,在外露宿的人很多,他就悄悄地将传单一一分发到露宿人们的身边。在法南区工作近两年,由于他经常露面活动,敌人已经注意到他。为了他的安全,党组织安排他到上海市沪西区委做共青团的工作。

不久,李文卿被捕入狱,被关押到上海提篮桥监狱。在狱中,他担任监狱地下党支部书记,继续领导难友在狱中开展对敌斗争;同时向难友学习木匠手艺。

1930年冬天,李文卿被党组织营救出狱。之后,中共江苏省委将他派往徐州,担任中共徐海蚌特委军事委员,负责津浦、陇海铁路工人运动。他以在上海监狱里学到的木匠手艺为掩护,到徐州铁路局车辆修理厂当木工。他做事干练,谈吐儒雅,与人为善。工人们都十分喜欢他,敬重他,热情地称他为“李木匠”。他在工人中宣传革命,组织工人集会、罢工,引起国民党徐州当局的怀疑。

不久,国民党反动派以“共产党疑犯”的罪名,再次逮捕了李文卿,将他关押于徐州警察局拘留所。由于他的共产党员身份并未暴露;再加工人们到警察局门前呼吁,要求释放李文卿;敌人又拿不出有力的证据,只得悻悻地将他再次释放了。

1931年初,李文卿被释放不久,中共党的四大召开。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指示,撤销徐海蚌特委,建立铜山(徐州)、宿县、宿迁三个中心县委,李文卿担任铜山县委委员。

1932年冬天,因叛徒出卖,他第三次被捕入狱。国民党徐州警察局将他作为重大政治犯,解送南京宪兵司令部拘留所关押。

雨花台英勇就义

在拘留所关押期间,李文卿仍然领导难友们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。当敌人枪杀共产党人时,他带领大家高呼口号。当有新难友入狱时,他仔细询问案情,引导难友争取翻供。他还在狱中争取宪兵看守,使他们转变立场,同情革命。有一位年轻的宪兵看守,经李文卿多次做工作,被其人格魅力和革命精神所感化,主动提出为中共党组织做些事情,于是,李文卿就通过他传递信件。后来,这位宪兵看守的行为还是被狡猾的国民党特务查获,被判以死刑。临刑时,他高呼“打倒国民党反动派!”使国民党监狱头目大为惊骇。从此,敌人对李文卿的监禁更加严厉,套上沉重的脚镣手铐,用尽各种酷刑,严刑拷打。但他始终高昂头颅,坚贞不屈,誓死捍卫对党的信仰与忠诚!同狱人叶萌回忆说:“李文卿是一个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。”

1934年秋天,在一个阴森森的夜晚,一辆汽车开进了拘留所的院子,车上跳下许多宪兵,他们面无表情,如黑夜里的魔鬼。“咣当”一声,监狱看守班长打开李文卿所在牢房的铁门,凶狠地喊叫:“李文卿出来!”极像一条恶狗在冷酷的监狱里嚎叫。李文卿意识到自己这一出去,就不可能再回来了。他想着最后教训一下这个最凶恶的看守班长,为难友们报仇雪恨。只见他拖着沉重的脚镣,突然奋力冲了上去,双手举起锁链,朝着看守班长的头部狠狠砸去。看守班长抱头鼠窜,狼狈不堪,众宪兵慌忙蜂拥而上,扭住了李文卿。他穿过长长的阴冷潮湿的监狱走廊,一路奋发高呼:“打倒国民党反动派!”“打倒蒋介石!”“中国共产党万岁!”

这铿锵、激昂的呼声令反动派们胆战心惊,但却鼓舞着难友

们继续与敌人作最坚决的斗争。难友们握紧铁窗,眼含悲泪,默默为李文卿送别!

宪兵将李文卿押往南京雨花台。夜已深,南京雨花台阴雨绵绵。一阵枪声穿透了黑夜,一颗流星划过了星空。年仅32岁的李文卿,在“中国共产党万岁”的高呼声中,英勇就义。英雄的鲜血染红了雨花台!

1956年,国家政务院批准李文卿为革命烈士。1960年8月,嘉鱼县人民政府在文庙山兴建革命烈士纪念塔,将李文卿的英名及革命业绩铭刻于上,永志纪念。

——摘自《嘉鱼英烈传》


相关阅读

https://img.cjyun.org.cn/a/10131/202202/619f3ea9d9a273db2ce717209fb9cb14.jpe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