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上嘉鱼报道(全媒体记者皮道琦)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,嘉鱼县常住人口数285642人,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60625人,占常住人口比重为21.22%,呈现出加速老龄化趋势。
2023年7月,嘉鱼县被列为全省加强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,结合“双集中”试点,确立了“1+1+18+30+N”的分级分类养老布局,“1”即以县社会养老中心为龙头,建设500张面向中端收入群体的养老中心;“1”即以潘家湾镇为副中心,改造建设区域性普惠养老服务中心;“18”即整合村日间照料中心和卫生室资源,改造建设18个中心村医养服务驿站;“30”即以县城为中心,利用闲置公房,改造建设30个融医养、助餐、家政、老年学校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医养服务驿站,打造城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;“N”即根据常住老年人口分布和小区、村湾布局,因地制宜建立N个“十户联护”养老服务网点。
老人们在这里真正实现了“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依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安”的愿望。
提质城区养老 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
近日,临近中午,一阵阵饭菜香从鱼岳镇东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“幸福食堂”里飘了出来,陆陆续续有老人走进食堂落座就餐。像往常一样,老人们在饭桌上聊着家常,吃着美味可口的午餐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曾经的“一餐热饭”难题,如今可以在家门口轻松得到解决。自运营以来,累计就餐人次已近万人次,深受社区居民好评。“幸福食堂的膳食均由专业营养师结合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制作,每周提前制定菜谱,科学营养搭配,一周内不重复。”食堂负责人李武说。
据悉,东街社区位于嘉鱼县鱼岳镇,属于县城关地区,常住人口8689人,60岁以上老人2113人,占总人口的24%。
“我们社区老年人多,幸福食堂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帮扶社区独居老人、困难群体,解决他们吃饭难问题。”东街社区党委书记黄雄说,为了规范用餐管理,社区成立了三湖城乡融合发展有限公司东街社区分工公司,由他本人担任公司法人,食堂按照“一类一策”原则,每个群体享受不等的用餐优惠政策。
据了解,60岁以上老人就餐分为A、B、C三类群体,A类群体:百岁老人、特困供养、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中老年人、计划生育特殊困难老年人,就餐价格按照荤素搭配为6元到12元不等。B类群体:年满60周岁以上的失能(重残),独居(空巢、留守)、县级以上劳动模范或获二等功(含服军兵役期间获二等功或战时三等功)以上奖励的特殊贡献老年人,就餐价格按照荤素搭配为7元到13元不等。C类老人为其他老人,就餐价格按照荤素搭配为8元到14元不等。
聚焦居民群众急难愁盼,特别是独居、空巢老年人“吃饭难”问题,“幸福食堂”还为老年人提供便捷、丰富多元的送餐服务。“送餐费每餐3元,困难老人就免费。”食堂负责人李武说。
胡杏莲老人是“幸福食堂”的常客。经常在社区服务中心打乒乓球的她,经常会和球友一起来这里用餐。“食堂离得近,环境干净卫生、饭菜味道好,希望社区食堂能一直做下去。”正在乒乓球室与同伴切磋球技的胡杏莲老人高兴地对记者说,这里设施齐全,还能碰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,真的为我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。
让胡杏莲点赞的,除了开设幸福食堂,还有该中心为社区老人提供特色照护、物品代购、才艺培训、运动健身、免费体检等多元化服务。“这里就是集居家养老、文化娱乐、养身保健、休闲运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日托场所,辖区内年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可持身份证免费登记享受服务,工作人员可以负责照顾老人的一日三餐,陪老人娱乐、活动,解决老人子女工作日的后顾之忧。”黄雄说。
“幸福食堂的建立是社区联合县民政局对居家养老的一次探索,也是社区延伸服务、细化深化群众工作的一次实践。”县民政局干部孙翼说,结合“双集中”试点,嘉鱼开设16家“幸福食堂”,提供集中供餐、分片送餐服务。从社区实际、群众需求为出发点,不断调整、完善老年人服务功能区,丰富老年人日常生活,让老百姓老有所依、老有所乐。
此外,该县还探索建立“十户联护”养老服务网格,配备家政服务员、志愿者、网格员、邻里乡亲等养老护理员,就近为老人提供服务。目前鱼岳镇每个社区已建立至少5名养老护理员队伍,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、家政等“十户联护”服务。
加快农村养老 建设医养服务驿站
“医生,我是糖尿病患者,我平时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控制?”“我的高血压迟迟降不下来,应该注意什么呢?”近日,在潘家湾镇四邑村医养服务驿站看病的村民络绎不绝。
“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都有健康档案,统一管理,一目了然!”村医邓安指着墙上的四邑村老年人健康风险管控一览表说,身体状况不同,管控等级也不同,用不同颜色标识。资料柜里,分类摆放着健康管理档案。老人们就诊后,医生会及时更新。
“医养服务驿站成立后,我们忙多了!”邓安介绍,这里增设中医理疗床位4张、医养结合床位7张,可以向村民提供按摩、针灸、艾灸、刮痧等中医服务,并从嘉鱼县中医医院邀请了专家医生定期坐诊,深受村民欢迎。
四邑村医养服务驿站是嘉鱼县改造建设的一个融医养、助餐、文娱、家政等功能于一体的村级医养服务驿站,总面积1970平方米,设有医养服务、老年活动、幸福食堂三个区。
其中,医养服务区在原有西医服务基础上,充分发挥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、多发病中的重要作用,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治小病、防未病的中西医健康服务;老年活动区设有书画室、舞蹈室、棋牌室、乡贤文化广场;幸福食堂采取互助方式,为本村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助餐服务。
年逾八旬的周婆婆在幸福食堂享用过午餐后,来到老年活动区,与邻里共享棋牌之乐。她表示:“大家在一起,不仅热闹,隔壁还时刻有医生守护,子女们也不用担心。”
“养老、医疗融合,更能满足老人需求。”潘家湾镇四邑村党委书记周炳兰介绍,经过统计,四邑村现有村民1108户4207人,其中60岁以上常住老人752人,已有30余人长期在食堂就餐。
老有所安,医养结合托起稳稳的幸福。“我县计划依托镇卫生院、村卫生室改造建立18个养老服务综合体和养老服务驿站。”孙翼说,改建后的驿站,相比以前的村卫生室,功能更加完善。特别是针对一些有留观或是转诊需求的老人,可以提供24小时托管看护服务,形成了县、镇、中心村三级医养服务体系。
推进医养结合 让养老更有“医靠”
近日,记者走进嘉鱼县失能老人养老中心,走廊内明亮宽敞、温馨整洁。老人们有的在房间休息,有的在公共区活动,处处洋溢着温暖的气息。
在休息间,66岁的陈贤泽正悠闲地坐在沙发上刷着“抖音”,看到记者到来,陈贤泽抬起了头,笑着打招呼。陈贤泽告诉记者,他是簰洲湾镇下沙口村人,老伴儿去世多年,子女都在外地打工,多半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生活。自己患多种疾病,有时候多走两步都觉得气喘吁吁。
“一个人在家也是空落落的,也不想拖累子女。”陈贤泽说,进来之前也犹豫过,不过住进来后就没有顾虑了,这里环境好,饮食起居都有人管,作息也规律,还有医生定期体检。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,看重的就是这些。
“张开手、抬起脚,做起来。”每天伴随着节奏感十足的音乐,护理员叶菊梅都会带领这里的老人做健身操。不少老人虽然坐着轮椅,但听着音乐,身体也跟着律动起来。
叶菊梅曾经一直在民营福利院工作,后来被中心“挖”了过来。和她一样的护理员有21名。“老人入住中心后,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会把他们当成家人般对待,与大家谈心、分享喜乐。你看,这满墙的锦旗就是最好的证明。”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嘉鱼医院副院长胡艳华说,如今这里已有36位老人入住,床位供不应求。
“很多老人对居住环境和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在医院里养老,可以利用医院自身专业的人员和设备资源为老人提供周到的服务,出现紧急情况时,也能以最快的速度予以解决。后续,医院计划搬迁医养结合中心,将其进行扩建,让更多的老人得到专业照护。”胡艳华说。
“双集中”以来,嘉鱼围绕解决老有“医”靠的问题,探索了“医办养”“养设医”“医养合作”三种模式。一方面,积极整合县镇两级公立医院医疗、康复、养老和护理资源,推进医养结合、公立医院办养老,依托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嘉鱼医院、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嘉鱼分院,打造2个县级医养中心;依托乡镇卫生院,打造2个镇级医养中心,形成覆盖全域的医养融合发展格局。目前,已建成210张失能康养床位并投入使用,实现医养服务无缝衔接。
“目前,我县依托新建的官桥镇卫生院,同步规划建设县社会福利院,打造集老年人护理、养老、康复为一体的园林式康养机构,并规划在新建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嘉鱼医院、县第二人民医院潘家湾医院建设医养床位,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新增医养床位1010张。”孙翼说。
另一方面,针对养老机构服务对象医疗保健需求,组织养老机构就近与医疗机构开展签约服务,打通就医绿色通道。目前,全县8个公办福利院均设立了医养融合服务站,派驻全科医生、护理人员提供全天候医疗保健服务,实行“一人一档”健康管理。同时,探索对县社会福利院实行“服务外包”,引进专业医疗机构托管,让专业人做专业事,医养服务质量明显提升,改革后床位利用率达到80%。
此外,该县不断推动社会资本投资办康养,蜜泉湖度假区配套建设健康管理三级专科军威医院,建成康养床位1416张,蓝城小镇、阿拉丁等文旅康养项目正加快推进。嘉鱼县破解养老服务的难题越来越多!老有所养,老有所乐变为现实!
一审:陶满玲
二审:范千竹
终审:张文波